“协定将确保中欧在经济和投资方面的长期平衡。”
“协定统一了中国和欧洲关于投资的各项标准。”
“协定的完成有助于全球经济复苏。”
……
首先,在行业开放方面,承诺力度非常大,可以说超过以往类似安排。比如制造业,中国已经做出了全面承诺,只排除了非常有限的行业,主要是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
这一结果,对于欧盟非常重要,因为大约一半的欧盟外国直接投资,就是在制造业部门。欧洲方面对这一协定推动力最大的国家是德国,而中国在本协定中对汽车行业开放的承诺无疑对德国十分有利,德国强大的汽车公司一直对进一步开拓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十分感兴趣。
一直以来,劳动权益一直是欧盟比较在意的内容,也是过去谈判中的争论之一。本次,中国也做了不少承诺,不仅致力于批准《国际劳工组织基本公约》,也对尚未批准的《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强迫劳动的两项基本公约》做出了具体承诺。
除此之外,还有营商环境的平等化,其中重点在于国有企业待遇、补贴透明化、反对强制技术转让。这一向是类似谈判重点。按照欧盟口径,中国的国有企业贡献了大约30%的国内生产总值。
本次协定相关条款,旨在规范国有企业的行为,要求它们根据商业规范行事,在购买和销售商品或服务时不得歧视。协定也对补贴的透明度、反对强制转让技术进行了规范,同时强调标准设置、授权、透明度,给予欧盟企业提供参与标准制定的平等机会。